三公

sān gōng
三公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三公的意思

1. 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明清恢复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为荣誉衔。

例句:

在周朝时期,三公是辅佐天子的最高官职。
历史上,三公之位一直被视为权力的象征,无数士人梦寐以求能够位列三公,以光耀门楣。

含义解释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央的三种最高官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被合称为三公。周朝时期,这一殊荣被赋予了太师、太傅、太保。
古文寓意: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书·周官》》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西汉三公,丞相掌政,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共同构成了朝廷权力的核心。
古文寓意:
——··《》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唐宋沿东汉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在唐宋时期,沿袭了东汉的制度三公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唐宋时期官制的发展与变迁。
古文寓意:
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职官志一》》
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皆赴上于尚书省。
——元·脱脱等·《《宋史·职官志一》》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明清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明清时期,太师、太傅、太保被尊为三公,但这三职已成为朝廷对重臣的最高荣誉表彰,而非实职。
古文寓意:
喜一觞一咏,不羡三公。
——明·吴廷翰·《《画眉序·自寿》套曲》
星名。
在古代星图中,三公星璀璨夺目,它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气和仁德,是夜空中引人注目的天象之一。
古文寓意: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唐·房玄龄等·《《晋书·天文志上》》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公"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