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
含义解释
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古代的科举考试十分严格,考生需精通三学才能有望金榜题名。
古文寓意:
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儒学传序》》
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参见“三舍法”。
宋代的教育体系中,三学为众多学子提供了晋升的途径。
古文寓意:
熙宁初,诏用经术取士,广阔黉舍,分为三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
——元·脱脱等·《《宋史·职官志五》》
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修行之人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必须深入钻研三学。
古文寓意:
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三学是为涅盘法。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示三学法》》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学"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