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宥

sān yòu
三宥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三宥,读作:sān yòu。《周礼注疏》卷三十六〈秋官司寇·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对于不能正确识别犯罪客体的误伤,不能恰当预见犯罪后果的误伤,以及没有主观故意的过失等三种违法犯罪行为,可以给予减轻刑事责任的宽宥处理。

含义解释

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在古代,要对犯人进行从轻处罚可以有三宥。
古文寓意:
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战国··《《周礼·秋官·司刺》》
孔子曰:“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先秦··《《孔子家语·刑政》》
周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唐·魏徵·《《隋书·刑法志》》
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清·沈育·《《皋陶祠》诗》
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
在古代,贵族犯罪有三宥。
古文寓意:
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
——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
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酺传》》
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
——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
在古代,有礼仪是三宥。
古文寓意:
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
——战国··《《周礼·春官·大司乐》》
百礼斯洽,三宥已行。
——南朝梁·萧子云·《《雍雅》诗之二》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宥"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