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祀
含义解释
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见《周礼·春官·肆师》。
每年春季,朝廷都会举行庄严的三祀大典。
古文寓意: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炒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战国··《《周礼·春官·大宗伯》》
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宋·苏辙·《《郊祀庆成》诗》
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在春秋时代,大夫们遵循古礼,每年特定时日都会举行三祀仪式。
古文寓意:
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西汉·戴圣·《《礼记·祭法》》
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厉,曰门,曰行。
——汉·蔡邕·《《独断》》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祀"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