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中庸之道的意思

1. 待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态度。

例句:

这个人奉行中庸之道,工对待问题绝对不会敷衍了事,但也不会过度苛求。
中庸之道讲究的是不偏不倚,你可不能厚此薄彼。

字词解释: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
平常。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道理,指处世哲学。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 重视礼仪, 却很少讲到“仁”。到了孔子, 他批判继承了春秋时代的思潮,不以礼为核心,而以仁为核心。而且,他认为没有仁,也就谈不上礼。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说法,如说过“克己复礼为仁”,还说过“爱人”就是“仁”……实际上“仁”的核心是“忠恕”,即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基于这个观点,孔子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就是处世待人,不要偏激、极端,要折中调和,比如行事,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


含义解释




出处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春秋·孔子·《《论语·庸也》》

引证

舜钦性不及中庸之道,居常慕烈士之行,幼趋先训,苦心为文,十年余矣。
——宋·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
吾等适才分处,甚得中庸之道。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卷二」
为什么自己总是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犹豫、彷徨、忐忑和模棱两可、中庸之道呢?
——当代·王火·《《战争和人》》
儒家之所以不能不讲中庸之道,正因他是站在中间的一种人。
——近代·闻一多·《《什么是儒家》》
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现代·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是以不克安居徐行,以遽入于中庸之道。
——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
他三个兀自你推我让。那父老中有前番那几个刚直的,挺身向前,厉声说道:“吾等适才分处,甚得中庸之道。若再推逊,便是矫情沽誉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二」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中庸之道"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