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乛
1
独体
乙
NNLL
笔顺

书写要领
乙的意思
1. 天干的第二位,用作顺序的第二。
例句:
在这次考试的排名中,甲同学成绩最优秀,乙同学紧随其后。
这个项目分为甲、乙两个阶段,目前乙阶段即将启动。
乙的意思
2. 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ㄥ”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作“乙”。古书多无标点,到一段终了而下无空格时,有时也画个“ㄥ”形记号,表示第二行起是另一段。
例句:
他读书极为认真,每读完一个小章节,就在旁边画个乙字形状的记号,以便后续回顾重点。
在古籍研读过程中,学者们常常按照传统习惯,以作标识方便下次接着阅读。
乙的意思
3. (Yǐ)姓。
乙的意思
4.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7”。参见“工尺”。
例句:
这首中国传统乐曲的旋律中,在关键的转折处,乙音(相当于简谱的“7”)的出现为整个曲子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
当演奏到那一段时,乐师巧妙地突出了乙这个音,让听众沉浸在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音阶魅力之中。
含义解释
物屈曲生长貌。
古文寓意:
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
鱼鳃骨。
古文寓意:
虎两胁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古文寓意:
天干的第二位。参见“干支”。
古文寓意:
第二;次一等。
古文寓意:
用以代称並列的第二人。
古文寓意:
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表示阅读中止处。
古文寓意:
我国古代乐谱用来记写七音的七种记音符号之一。历代各地所用记音之字互有出入,常见者依次为“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字。
古文寓意:
征调侵弦乙,商声过指拢。
——唐·张祜·《《五弦》诗》
佚庐又仔细再看道:“只怕还有汽筒呢。”向一根小铜丝上轻轻的拉了一下,果然呜呜的放出一下微声,就象箫上的乙音。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燕子。
古文寓意:
再见来巢乙,频闻入市寅。
——宋·穆修·《《秋浦会遇》诗》
姓。北魏有乙瓌。见《魏书·乙瓌传》。
古文寓意:
乙,姓。
——宋·丁度等·《《集韵‧质韵》》
校勘术语。指增补。
古文寓意:
唐试士式,涂几字,乙几字……文字遗落,后旁添之也。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
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标志章节段落处。
古文寓意:
句梳字栉,书眉乙尾。
——清末民初·黄人·《《〈清文汇〉序》》
校勘术语。表示删削。
古文寓意:
佛言本简,今又颇乙去佛赞,此经之文,佛言益简。
——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之三十七》》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乙"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