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1
独体
NNLL

笔顺

乙的笔顺

书写要领


乙的意思

1. 天干的第二位,用作顺序的第二。

例句:

在这次考试的排名中,甲同学成绩最优秀,乙同学紧随其后。
这个项目分为甲、乙两个阶段,目前乙阶段即将启动。

乙的意思

2. 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ㄥ”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作“乙”。古书多无标点,到一段终了而下无空格时,有时也画个“ㄥ”形记号,表示第二行起是另一段。

例句:

他读书极为认真,每读完一个小章节,就在旁边画个乙字形状的记号,以便后续回顾重点。
在古籍研读过程中,学者们常常按照传统习惯,以作标识方便下次接着阅读。

乙的意思

3. (Yǐ)姓。

乙的意思

4.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7”。参见“工尺”。

例句:

这首中国传统乐曲的旋律中,在关键的转折处,乙音(相当于简谱的“7”)的出现为整个曲子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
当演奏到那一段时,乐师巧妙地突出了乙这个音,让听众沉浸在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音阶魅力之中。

含义解释

物屈曲生长貌。
古文寓意:
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
碾压;压抑。
古文寓意:
西太守,乙卯金。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公孙述传》》
张孺子,将相器也,宜老其才,即见其名,姑乙之。
——近代·蔡东藩·《《明史·张居正传》》
鱼鳃骨。
古文寓意:
狼去肠……鱼去乙。
——西汉·戴圣·《《礼记·内则》》
鱼肠谓之乙。
——··《《尔雅·释鱼》》
岂虑其烹鱼去乙,或致伤鳞。
——前蜀·韦庄·《《又玄集序》》
投壶飨客鱼无乙,代鼓搜兵马有驔。
——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
食鱼去乙,食李去核。
——清·费锡璜·《《儿语》诗》
虎两胁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古文寓意:
虎威如乙字,长一寸,在胁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无官人所媢嫉。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
得如虎挟乙,失若󰍍藏六。
——宋·苏轼·《《寄傲轩》诗》
天干的第二位。参见“干支”。
古文寓意:
越六日乙末,王朝步自周。
——··《《书·召诰》》
奋轧於乙。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
经一月,疽发背,六月乙酉卒。
——唐·韩愈·《《李君墓志铭》》
第二;次一等。
古文寓意:
班叔皮续《太史公书》百篇以上,记事详悉,义浅(浃)理备,观读之者以为甲,而太史公乙。
——汉·王充·《《论衡·超奇》》
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
——东汉·班固·《《汉书·宣帝纪》》
泉亦有舶獠曰尸罗,围赀乙於蒲。
——宋·岳珂·《《桯史·番禺海獠》》
同考以波澜简质,度其人已老,请置於乙。
——清·王晫·《《今世说·识鉴》》
用以代称並列的第二人。
古文寓意:
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
——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用人》》
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
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宋·谢翱·《《登西台恸哭记》》
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表示阅读中止处。
古文寓意: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輒乙其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两人每读一书,必乙其处以自程。
——明·姚士粦·《《见只编》》
校勘术语。表示勾转倒误。
古文寓意:
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唐·韩愈·《《读鹖冠子》》
我国古代乐谱用来记写七音的七种记音符号之一。历代各地所用记音之字互有出入,常见者依次为“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字。
古文寓意:
征调侵弦乙,商声过指拢。
——唐·张祜·《《五弦》诗》
佚庐又仔细再看道:“只怕还有汽筒呢。”向一根小铜丝上轻轻的拉了一下,果然呜呜的放出一下微声,就象箫上的乙音。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燕子。
古文寓意:
再见来巢乙,频闻入市寅。
——宋·穆修·《《秋浦会遇》诗》
姓。北魏有乙瓌。见《魏书·乙瓌传》。
古文寓意:
乙,姓。
——宋·丁度等·《《集韵‧质韵》》
校勘术语。后泛指校勘。参见“塗乙”。
古文寓意:
今所传六朝唐人写本,固多能存古书之真,然其讹谬处,乃至不可胜乙。
——·余嘉锡·《《论学杂著·藏园群书题记序》》
校勘术语。指增补。
古文寓意:
唐试士式,涂几字,乙几字……文字遗落,后旁添之也。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
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用以计数。
古文寓意:
入一钱,乙诸简,将毋纳贿。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
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标志章节段落处。
古文寓意:
句梳字栉,书眉乙尾。
——清末民初·黄人·《《〈清文汇〉序》》
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标志着重处。
古文寓意:
﹝陆游﹞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
校勘术语。表示删削。
古文寓意:
佛言本简,今又颇乙去佛赞,此经之文,佛言益简。
——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之三十七》》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乙"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