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德
含义解释
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
一个具备九德的人,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古文寓意:
九德乃吾性成就。
——清·颜元·《《存性编·明明德》》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先秦·佚名·《《书·皋陶谟》》
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汉·佚名·《《逸周书·常训》》
宽柔敬恭,协于九德;文行忠信,弘于四教。
——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绾传》》
称具有九德的人。
古文寓意:
九功之德。
他是个具有九德的人。
古文寓意:
夫六,中之色也,故名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庙中奏之。
——西周·周公·《《周礼·春官·宗伯》》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九德"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