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旗
网友科普
九旗,也称旂旗、旌旗,指周朝时期以不同徽号表示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常、旂、旜(旃)、物、旗、旟、旐、旞、旌等九种旗帜。天子:出征、阅兵用太常(俗称三辰旗),上下朝的道车(象辂)用旞,籍田、出游的斿车(木辂)用旌;诸侯:交龙旂;将帅:熊虎旗;其他人因出战或阅兵有所不同。代表有郑国的蝥弧,齐国的灵姑鉟 ,晋国的蜂旗。
含义解释
以不同徽号表示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等九种旗帜。
在古代盛大的阅兵仪式上,九旗飘扬,各展其彩,彰显了军队的威武与国家的繁荣。
古文寓意: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战国··《《周礼·春官·司常》》
玉辂鸣鸾,九旗扬旆。
——晋·潘岳·《《藉田赋》》
三献具举,九旗将旋。
——唐·张荐·《《唐享文太子庙乐章·送神》》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九旗"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