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孤桐

云居寺孤桐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云居寺孤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云居寺内一株孤桐为描写对象,虽被作者归入"讽喻诗"类,但更接近托物寓人的哲理诗。全诗通过"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展现孤桐生长过程,以"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为核心意象,揭示其内在通直之理。诗中描写孤桐历经生长终成"亭亭五丈有余"之姿且仍持续向上,结尾"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直抒胸臆,既赋予孤桐坚守本心、不随流俗的人格象征,亦反映诗人持守自我的人生志趣。作品融合《孟子》"拱把之桐梓"与《老子》"生于毫末"的哲学观,语言质实简切,体现白居易"根情、苗言"的诗论主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相关诗词

云居寺孤桐

白居易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馀,高意犹未已。山僧年九十,清净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颗青桐子。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云居寺孤桐

唐朝 白居易
【云居寺孤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云居寺孤桐"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