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安仁
网友科普
“仁者安仁”出自《论语·里仁》,为孔子提出的儒家术语,原文作“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指有仁德者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安然坚守仁道,不为外物所动。其核心在于以“爱人”为基本内涵,强调克制私欲、遵循礼制,并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践行仁德。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阐释该术语时,认为“仁者安仁”揭示了仁的本体性,指出仁者能如颜回般安贫乐道,做到“穷居不损”“富贵不淫”。《论语》中“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等论述进一步强化了仁作为终身品格的特性。现代语境下,“仁者安仁”被引申为同理心、自律、感恩等具体行为准则,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诸如社区志愿服务、班级互助等案例。湖南省安仁县因这一典故得名,当地将“仁”视为地域文化的...
相关文章
所安仁者静
...,春行竹裹厨。 所安仁者静,其乐道之腴。 遗逸盍徽诏,耆英空画图。 诗书根气远,丛桂蔚相扶。
仁智者,山水窟中安
...。仁智者,山水窟中安。无事恼心间。猿鹤为朋友,养成丹。白云深处乐幽闲。明月下,一曲小重山。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轼忝冒时,尚有富彦国、张安道、钱子飞、吴长文、夏公酉、陈令举、钱醇老、王中父并轼与家弟辙,九人存焉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轼忝冒时,尚有富彦国、张安道、钱子飞、吴长文、夏公酉、陈令举、钱醇老、王中父并轼与家弟辙,九人存焉。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诗吊之,则子飞、长文、令举殁矣。又八年,轼自黄州量移汝海,与中父之子沇之相遇于京口,相持而泣,则十五人者独三人存耳,盖安道及轼与家弟而已,呜呼悲夫。乃复次前韵,以遗沇之,时沇之亦以罪谪,家于钱塘云。生刍不独比前人,束藁端能废谢鲲。子达想无身后念,吾衰不复梦中论。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仁者安仁"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