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
以太的意思
1. 古希腊哲学家设想出来的一种充塞宇宙的介质。近代某些思想家认为它是物质世界的本源,用它来解释世界上种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现代科学证明,这种介质并不存在。
例句:
近代某些思想家认为以太是物质世界的本源。
以太的意思
2. 中国近代康有为等借自物理学的哲学名词。康有为把以太和仁等同起来。谭嗣同用以太表示物质,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以太的结晶,是世界的本原;同时又把仁、兼爱、慈悲等看作以太的作用。严复认为以太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说的物质性的“一清之气”。孙中山认为以太是“太极”,是世界物质的始基,地球(行星)是由以太进化而成的。
例句:
近代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将国外的以太进行中国化理解。
含义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首先设想出来的一种媒质。十七世纪后,物理学家为解释光的传播以及电磁和引力相互作用而又重新提出。当时认为光是一种机械的弹性波,但由于它可以通过真空传播,因此必须假设存在一种尚未为实验发现的以太作为传播光的媒质。这种媒质是无所不在的,没有质量的,而且是“绝对静止”的,电磁和引力作用则是它的特殊机械作用。以太这一概念到十九世纪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科学家始终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存在。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相对论的建立和对场的进一步研究,确定光的传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传递都通过各种场,而不是通过机械媒质,以太才作为一个陈旧的概念而被抛弃。
十八世纪是以太论没落的时期。由于法国笛卡尔主义者拒绝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而使牛顿的追随者起来反对笛卡尔哲学体系,连同他倡导的以太论也在被反对之列。
古文寓意: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就是为了证实以太的存在,但实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使物理学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么放弃“以太说”,要么否定比这更重要的哥白尼的“地动说”。
——当代·林崇德·《《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近代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使用的哲学名词,是物理学名词的借用。 康有为在《孟子微》中把以太与“仁”、“不忍人之心”等道德观念等同起来。 谭嗣同在《仁学》、《以太说》中既把以太说成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无色、无声、无臭的物质,但同时又作了种种精神性的解释,把 孔子 的“仁”、“元”、“性”, 墨家的“兼爱”,佛家的“慈悲”,基督的“灵魂”等,都看作是以太的作用。 孙中山则在《孙文学说》中把以太看作物质世界的本源,认为它“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并不具有精神性质。
康有为将以太这一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其独特的内涵。
古文寓意:
(公孙丑上)不忍人之心,仁也,电也,以太也。
——清·康有为·《《孟子微》卷一》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以太"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