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企者不立”是源自《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汉语成语,字面指踮脚站立难以久立,比喻行事不踏实者难以长久立足。该句与“跨者不行”并列,通过反喻强调道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反对急功近利、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道德经》原文将“企者不立”与“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等四类行为并举,认为这类主观意识过强的举止如同残羹赘瘤,背离自然法则。老子主张“有道者”应摒弃刻意强为,以辩证思维探寻宇宙规律。文中所述概念被归结为“余食赘行”,意指冗余造作终遭厌弃。该成语出自春秋时期思想家李耳(老子)所著《道德经》。原书分为《道经》《德经》,汉代后形成81章通行本,清代魏源曾尝试调整为68章以保留文本完整性。作为道家思想源...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企者不立"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