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7
左右
WSGG

笔顺

体的笔顺

书写要领

左窄右宽。“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本”横画稍短,竖画直而正,撇捺对称,下横稍靠上。


体的意思

1. 人或动物的全身(身~)。引申指身体的一部分。

例句:

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
趁着假期,我打算带着我的父母去医院做个全身体检。

体的意思

2. 物质存在的形状或形态。

例句:

冬天,湖面凝结成固体,滑冰爱好者在冰面上尽情驰骋。
水是生命之源,在常温下呈液体,能滋润万物。

体的意思

3. 文字的书写形式;作品的体裁。

例句: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擅长书法,尤其写得一手流畅潇洒的草体,让人叹为观止。

体的意思

4. 形式,规格。

例句:

这本书的体例清晰,每一章节都按照逻辑顺序编排,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遵循正确的体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保持文章的结构严谨和格式统一。

体的意思

5. 体制。

例句:

中国的教育体制在近年来进行了多项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拥有较大的行政权力。

体的意思

6. 亲身实行和经验;设身处地地着想。

例句:

我们要体谅他的难处,别给他太大的压力。
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着全家人的饮食起居。

体的意思

7.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例句:

书法中,笔法是体,笔画形态则是用。
电脑的硬件是体,各项功能运行是用。

体的意思

8. (Tǐ)姓。

体的意思

9. 事物本身或全部。

例句:

这个物体的形状很奇特。
全体员工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体的意思

10. 语法范畴之一,表示动词所指动作进行的状态。

例句:

此刻,画家正在专注创作,这幅画处于进行体状态。
软件开发者们正日夜赶工,预计月底完成所有功能测试,那时项目就进入完整体。

含义解释

作“躰”。亦作“軆”。亦作“骵”。
肢体。特指手足。
古文寓意: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诗·鄘风·相鼠》》
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
——西汉·戴圣·《《礼记·丧大记》》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交人送又心忪。
——前蜀·韦庄·《《浣溪沙》词》
乃厌四体勤,专想饱且燠。
——清·赵翼·《《偶书所见》诗》
指古代用于祭祀或宴飨的牛羊猪的躯体或其切块。
古文寓意:
辨体名肉物。
——战国··《《周礼·天官·内饔》》
载体进奏。
——··《《仪礼·公食大夫礼》》
指草木的茎干。
古文寓意: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诗·邶风·谷风》》
悲皇丘兮积葛,众体错兮交纷。
——汉·王褒·《《九怀·思忠》》
形体;物体。有时偏指外观、形式。
古文寓意: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易·系辞下》》
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
——战国··《《墨子·经上》》
天者,道也,而神为无体之体。
——宋·秦观·《《圣人继天测灵论》》
无体之礼,敬也。
——··《《孔子家语·六本》》
昆仑,山名,因以为塞,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如:液体;气体;固体。
——··《》
形势。
古文寓意:
众寡不侔,攻守异体。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指字体;字的形状结构。
古文寓意:
惟公……学遍书部,特善玄言,鞶帨之丽,篆籀之则。穷六义於怀抱,究八体於毫端。
——南朝梁·萧统·《《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
又如:楷体;草体。
——··《》
指体裁;诗文的风格。
古文寓意:
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由是知史与经皆忧小人而作,其义一也。其义一,其体二,故曰史焉,曰经焉。
——宋·苏洵·《《史论上》》
尝於胸中设一诗境: 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
兆象;卦象。一说为虚词。见《群经平议·尚书三》
古文寓意:
公曰:“体,王其罔害。”
——··《《书·金縢》》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诗·卫风·氓》》
整体;总体。
古文寓意:
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
——··《《仪礼·丧服》》
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
——晋·陆机·《《文赋》》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
——明·王守仁·《《大学问》》
部分。
古文寓意:
体,分於兼也。
——战国··《《墨子·经上》》
子夏、子游皆有圣人之一体。
——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谓区分;分别开来。又为分解、支解。
古文寓意: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
——战国··《《周礼·天官·序官》》
体其犬豕牛羊。
——··《《孔子家语·问礼》》
事物的主要部分;主体。
古文寓意: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易·坤》》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大宗师》》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审人事,算强弱,角权势。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
指内容。
古文寓意:
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
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和协辑睦,以备寇戎。凡此七者,义之体也。
——战国··《《管子·五辅》》
心田;心神。
古文寓意: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西汉·刘向 辑·《《楚辞·天问》》
心无所矜,而情无所系,体清神正,而是非允当。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
禀性;德性。
古文寓意:
非夫体通性达,受之自然,其孰能至於此乎?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
不知者不负其才,知之者无取其体。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夷雅之体,无待韦弦。
——南朝梁·萧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师传。
——宋·苏轼·《《宸南阁碑》》
承宗继祖的系统;血统。
古文寓意:
正体於上。
——··《《仪礼·丧服》》
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皇曾孙故临洮王宝晖世子钊,体自高祖,天表卓异。
——唐·李延寿·《《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体统;体制。
古文寓意:
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五年》》
〔刘表〕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於国体,宜且讳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
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
——五代晋·刘昫等·《《旧唐书·崔群传》》
妇御下宽和有体。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孝廉》》
指身分。
古文寓意:
本朝遣使而适外国,多越班摄官,加庶官、借从官之类,虑其体轻,而假借使重也。
——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摄官奉使》》
指政体;政事。
古文寓意:
谨表其尤害於体者,傅奏於左。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统传》》
司农卿不责以金谷之虚赢,尚书令不问以百官之殿最,此岂非王体之重欤?
——宋·苏轼·《《修废宦举逸民》》
丞相拜住问圭曰:“宰相之体何先?”圭曰:“莫先於格君心,莫急於广言路。”
——明·宋濂等·《《元史·张圭传》》
格局;规模。
古文寓意:
虽宏丽未及,而体则具矣。
——金·王若虚·《《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
如:体大思精。
——··《》
准则;法则。
古文寓意:
为国之体,在於任寄。
——唐·李延寿·《《北史·薛辩传》》
臣闻治国以和为体,处事以平为极。
——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永泰三年一)》》
禁之不成广大之体,民亦未必凛导,不禁又为败风之渐。
——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
体例。
古文寓意: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集。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
包含;容纳。参见“體仁”。
古文寓意:
体金精之妙质,含火德之明辉。
——汉·祢衡·《《鹦鹉赋》》
公含辰象之秀德,体河岳之上灵。
——南朝梁·萧统·《《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都督体英伟之才,抱忠义之节。
——唐·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辽东书》》
体现;摹状。
古文寓意: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
——··《《易·系辞下》》
故体情之制曰疏,逐文之篇愈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取法;效法。
古文寓意:
〔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
——西汉·戴圣·《《礼记·丧服四制》》
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本经训》》
德裕出数轴与之,三复乃体而为表。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依据;根据。
古文寓意:
衣服衮冕,尽有法度,则君体法而立矣。
——战国··《《管子·君臣上》》
夫体道以匠物,宝物以长生者,黄老是也。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
承继;沿袭。
古文寓意:
体辉重光,承规景数。
——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主上体成王之风,太傅弘周公之德。
——南朝陈·徐陵·《《答诸求官人书》》
国家备物继周,垂衣体舜。
——唐·元稹·《《镇圭赋》》
亲近;贴近。
古文寓意:
古之圣王,乐体其政。
——先秦··《《逸周书·本典》》
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昔人称外戚之家以女宠,由至微体至尊,穷富贵而不以功。
——明·归有光·《《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
忠大伯说:“那好嘛,早就该打倒,这个比坐官挣钱还体人心。”
——现当代·梁斌·《《红旗谱》》
亲自。参见“體行”。
古文寓意:
臣寻体访得颜章、颜益系第一等豪户颜巽之子。
——宋·苏轼·《《奏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状》》
切实。参见“體要”。
古文寓意:
近代诸露布,大抵皆张皇国威,广谈帝德,动逾数千字,其能体要不烦者,鲜矣。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
施行;实行。
古文寓意: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
——战国··《《荀子·修身》》
故圣人以身体之。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氾论训》》
治理。
古文寓意:
助余体民,无小不敬。
——先秦··《《逸周书·程典》》
体会;体察。
古文寓意: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应帝王》》
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
——晋·潘岳·《《西征赋》》
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昨夜在江中体出冯玉兰诉冤一事,使老夫一夜不眠。
——元·佚名·《《冯玉兰》》
体念;体贴。
古文寓意: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粮斛猝急,难以擘画,飞体国,不敢过有陈乞支给钱粮。
——宋·岳飞·《《申省条画合行事件札子》》
阁臣亦议,令百官捐俸。上不许。盖养廉为重,亦体群臣之一也。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捐俸助工》》
特指几何学上具有长、宽、厚三度的形体。
古文寓意:
如:立方体;圆锥体。
——··《》
特指声母。
古文寓意:
收声称势,发声称体,远起齐梁间矣。
——近现代·章炳麟·《《国故论衡》》
语法范畴,表示动词所指动作进行的情况。
古文寓意:
如:进行体;完成体。
——··《》
通“禮”。参见“體貌”。礼貌。
古文寓意:
体由学染,俗以教迁。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
发声,指一个字的开头辅音。
泛指言行举措应遵守的规范道理。
古文寓意: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勅不下。判官张昙言於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唐·赵璘·《《因话录·商上》》
指心胸。
古文寓意:
大哉体乎,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
——南朝梁·萧统·《《文选·扬雄〈长杨赋〉》》
谓生长成形。
古文寓意:
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诗·大雅·行苇》》
体物而不可遗。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指身体的一部分。
古文寓意:
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
——春秋··《《国语·郑语》》
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於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则阳》》
龙,人臣得其一体,当至公相。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身体。
古文寓意:
心广体胖。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为肥甘不足於口与?轻暖不足於体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上》》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前蜀·牛峤·《《梦江南》词》
不久就有朋友写信来劝我注意身体。
——现当代·巴金·《《〈序跋集〉序》》
身体;躯体。
古文寓意:
身者,亲之遗躰也。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躰磔肩分,孰为肘肱?
——宋·沈括·《《扬州九曲池新亭记》》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体"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