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

bā gǔ
八股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八股的意思

1. 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段落有严格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从起股到束股的四个部分,其中都有两股相互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内容空泛,形式死板,束缚人的思想。现在多用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例句:

在明清科举制度中,八股文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
他的八股文章写得非常规范,深得考官赞赏。
八股考试虽然严苛,但也选拔出了不少真正的人才。

含义解释

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其体源于宋元的经义,而成于明成化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説”,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参阅《明史·选举志二》,清阮元《四书文话》、梁章钜《制义丛话》。
那时候的士人为了应付八股考试,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古文寓意:
石佩珩道:“除八股诗赋之外,唯老爷所试。”
——清·天花才子·《《快心编二集》第三回》
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 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一面又因为考试取士,千余年来文人养成了一套油腔滑调,能够胡说乱道,似是而非,却也说的圆到,仿佛很有道理,这便是八股策论的做法。
——现代·周作人·《《苦雨斋谈·过去的工作》》
要做出适合党老爷们口胃的八股来,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
——现代·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八股"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