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憤
网友科普
公愤,汉语词语,拼音为gōng fèn,指公众共同的愤慨或群体性愤怒情绪。其近义词包括“民愤”“群愤”。该词源于宋代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公愤多因违背公序良俗或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引发。清末天津电车公司因事故处理失当激化民众矛盾,均通过“公愤”形成社会压力。现代语境中,2022年辽宁营口公职人员辱骂加油站员工事件被官方认定为“激起公愤”,均体现该词在不同历史场景的应用。历代文献中“公愤”常作为道德评判尺度。宋代以降该词持续沿用,如江歌案中刘鑫行为被评论为“引起公愤”,连云港网民发布疫情不当言论引发市民公愤,展现了传统词汇与现代社会治理的关联性。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公憤"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