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服

liù fú
六服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含义解释

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在周朝时期,天下被划分为六服。
古文寓意:
六服群辟,罔不承德。
——··《《书·周官》》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战国··《《周礼·秋官·大行人》》
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
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
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于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
——宋·曾巩·《《李良辅知庐州张𥩟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
自致斋以至终事,兼旬中无一日之闲,人力则实不能胜,国事则一切废置,加以天地、社稷、山川、百神之事,六服、群辟、朝聘、会同之政,日不暇给矣。
——清·方苞·《《又书〈清庙〉诗后》》
先朝神宗御宇五十余载,六服休畅,被润泽而大丰美。
——清·陈维崧·《《邵山人潜夫传》》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𫜁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
——战国··《《周礼·春官·司服》》
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唐·房玄龄等·《《晋书·舆服志》》
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𫄨衣、玄衣。
在盛大的祭祀典礼上,周天子身着一袭庄重的大裘,这是六服之首,代表着无上的尊贵与权威。
古文寓意:
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战国··《《周礼·天官·内司服》》
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在周代礼仪的严谨规制下,王后根据不同的场合与身份,需穿着六服以彰显其尊贵与庄重。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六服"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