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为唇齿

gòng wéi chún chǐ
共为唇齿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共为唇齿的意思

1.

例句:

两国之间共为唇齿,一国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另一国的利益。

字词解释:

共同具有或承受。
做。
唇齿 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双方。

成语故事:

“共为唇齿”比喻具有利害关系的双方彼此相互依存。此典出自《三国志·蜀志·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三国时期蜀国有一位老将军,名叫邓芝。他对于蜀吴联合共同抗击魏国有着很大功劳。原来刘备在世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派人到蜀国,商讨两国和好,一起抗魏。蜀国也派使者去过吴国回拜孙权。可是刘备死了以后,与吴国那边和好的事情不再提了,为此诸葛亮很十分担心,怕吴国改变主意,不再与蜀国和好。一天,邓芝来见诸葛亮,说:“先帝故去,今主上幼弱,现在应该派人与吴国谈判,重修友好。”“你说的对呀,我每天担心的就是这件事!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当使者去吴国,现在可找到了……”诸葛亮高兴地拉住邓芝的手说。“那是谁呀?”邓芝十分急切地询问。诸葛亮笑了:“就是你呀,你去吴国最合适!”邓芝到了吴国,孙权称病不见他。邓芝猜到孙权变了心,不打算与蜀国友好了,可能吴国要依附魏国。邓芝就写了一封信,送给孙权。信上说:“我这次来不单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孙权这才答应召见邓芝。孙权坦率地告诉邓芝:“我是诚心愿意与蜀国和好,可是担心的是刘禅幼弱,国小势微,如果魏兵攻击,你们自身难保呀,我为这事忧虑啊,因此犹豫不决……”邓芝说:“吴、蜀两国四州之地,这是成就王业的基础。诸葛亮乃当今英杰,蜀国地势险要十分牢固;吴国有三江之阻,固若金汤。假如把我们两国的优势合为一股,像唇、齿那样互相帮助,进攻可以兼并天下,退却可以鼎足而立。这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吗?如果吴国屈服魏国,那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孙权沉思良久,缓缓地说:“你说得很对,还是吴蜀联合为妙!”接着吴国拒绝了魏国的和谈要求,另派使臣与蜀国商谈和约。邓芝后来当上车骑将军,为蜀国屡建战功。


含义解释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引证

今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数公,共为唇齿,尚忧不济,况以纤介之间,自相夷灭!植恐天下之人,因此解体。
——唐·令狐德棻·《《周书·侯植传》》
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八六回」
与彼蠢左,共为唇齿,仁义弗闻,苛暴先露。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共为唇齿"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