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策

zhì cè
制策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含义解释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古代许多文人志士都通过制策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求功名。
古文寓意:
张柬之进士擢第为清源丞,年且七十余,永昌初,勉复应制策。
——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
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
——宋·苏轼·《《策别七》》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元·脱脱等·《《宋史·苏轼传》》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制策"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