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胥之哭
包胥之哭的意思
1. 在秦国的朝廷哭泣乞求援兵。泛指乞求救援。
例句:
这座小城被敌军围困,城主无奈之下只能向邻邦发出包胥之哭。
字词解释:
包胥
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之
助词。相当于“的”。
哭
因悲痛而流泪出声。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吴王对楚国发动战争,使楚国遭受重创。申包胥决定振兴楚国,于是与楚昭王共商复国大计。楚国已经疲弱不堪,楚昭王决定向秦国求援。楚昭王派出申包胥作为使者,前往秦国请求援军。然而,秦哀公对战争心有余悸,对申包胥的请求敷衍了事,甚至置之不理。申包胥见秦哀公迟迟不肯出兵,他在朝堂上靠墙而立,泪如雨下,日夜不停,连水都不沾唇,直至第七天昏倒。秦哀公被他的坚韧和执着所感动,答应了出兵救楚。在秦国的援助下,楚国收复了失地,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强盛。从此,“包胥之哭”、“秦庭之哭”成为了恳求援助的象征。
含义解释
引证
人臣惟各附其主,即有作包之哭,莫与同仇,竟至唇齿俱亡而终不顾,斯诚可哀也矣。
——清·李邺嗣·《《杲堂文续钞·三·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玄石杨公一门合葬墓志铭》》
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东陲,独效包胥之泣。
——清·计六奇·《《明季南略·二·清朝移史可法书》》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包胥之哭"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