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次

十二次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十二次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术语,指将黄赤道带划分为十二等分以观测日月行星运行及节气变换的体系,名称依次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该体系以二十八宿部分星宿为标志,自西向东划分黄道带,主要用于标记太阳位置确定节气,以及记录木星运行轨迹进行纪年。其划分方向与西方黄道十二宫一致,但具体界限存在差异。汉代《汉书·律历志》将十二次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如星纪对应冬至,玄枵对应大寒。十二次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或更早,与木星观测相关。《左传》《国语》记载了早期应用,西周初年“岁在鹑火”或源自殷末。明末起部分名称被用于翻译黄道十二宫,并调整起点以匹配中气。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十二次"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