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
十恶的意思
1. 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例句:
在古代,触犯十恶之罪的人,往往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法律制裁,甚至可能被处以极刑。
每当朝廷颁布新的刑法条例时,都会特别强调对十恶之罪的打击力度,以儆效尤,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网友科普
十恶,是指直接危及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以及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在《北齐律》“重罪十条”基础上,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唐朝沿袭之。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
含义解释
封建时代刑律所定的十种大罪。
在古代,十恶不赦的罪行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等,这些罪行一旦犯下,便难逃严惩。
古文寓意:
〔开皇元年〕更定《新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唐·魏徵等·《《隋书·刑法志》》
周齐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开皇创制,始备此科……自武德以来,仍遵开皇,无所损益。
——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一·十恶》》
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
近复将不供兴贩姓名者,由杖加徒,已属从重,若迳坐死罪,是与十恶无所区别。
——清·林则徐·《《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
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参阅《法苑珠林》卷一〇六。
佛教徒应当严守戒律,避免犯下杀生、偷盗、邪淫等十恶业,以求来世善报。
古文寓意:
今则十恶所坠,五及无间,刀树剑山,焦汤猛火,造受自贻,罔或差贰。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高逸传论》》
阿娘生时不修福,十恶之愆皆具足。
——现当代·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
十恶毕犯则入地狱。
——南朝齐·梁僧祐·《《弘明集》卷一三》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十恶"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