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逆
含义解释
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
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随后出现了厥逆的症状,四肢冰冷,无法动弹。
古文寓意:
河间是方,用意极为周密,是治肾脏气衰,阴阳两脱于下,而独阴泛滥于上,以致厥逆肢废,喑不成声。其证必四肢逆冷,或冷汗自出,其脉必沉微欲绝,其舌必润滑淡白,正与肝阳上冒之面赤气粗,脉弦或大者,绝端相反。故以桂、附温肾回阳,萸、戟、苁、地填补肾阴,麦、味收摄耗散。而又有浊阴上泛之痰壅,则以菖蒲、远志之芳香苦涩为开泄,茯苓之纳气为镇坠,庶乎面面俱到。果是肾虚下脱,始为适用,若气升火升之猝然喑废者,此方万万不可误投。
——近代·张山雷·《《中风斠诠》》
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
这位老人在受到严重打击后,突然昏厥,出现了厥逆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急救。
古文寓意:
陶华制此以代葛根汤。不知葛根汤,只是太阳、阳明药,而此方君柴胡,则是又治少阳也;用之于太阳、阳明合病,不合也。若用之以治三阳合病,表面邪轻者,无不效也。仲景于三阳合病,用白虎汤主之者,因热甚也。曰汗之则谵语遗尿,下之则额汗厥逆,正示人惟宜以和解立法,不可轻于汗下也。此方得之葛根、白芷,解阳明正病之邪,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柴胡解少阳初入之邪。佐膏、芩治诸经热,而专意在清阳明,佐芍药敛诸散药而不令过汗,桔梗载诸药上行三阳,甘草和诸药通调表里。施于病在三阳,以意增减,未有不愈者也。若渴引饮者,倍石膏加栝蒌根,以清热而生津也。若恶寒甚无汗,减石膏、黄芩加麻黄,春夏重加之,以发太阳之寒。若有汗者,加桂枝以解太阳之风,无不可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在中医治疗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厥逆,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疗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古文寓意: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
——东汉·张仲景·《《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厥逆"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