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雌黃

口中雌黃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口中雌黄,汉语成语,拼音kǒu zhōng cí huáng,出自《晋书·王衍传》,喻指随口更改言论、前后矛盾的行为。该成语核心含义为缺乏固定见解,'雌黄'原指古代用于涂改黄纸错字的矿物颜料,引申为肆意修改言论。该成语典故源自西晋名士王衍,其在清谈老庄之学时常更改义理,'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时人讥为'口中雌黄'。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载'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表明其用法已固定为形容反复无常的言论现象。成语作宾语使用,近义词有'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作为中性词使用时仅描述言论修改行为,后衍生出贬义变体'信口雌黄'。《晋阳秋》等文献均记载该典故,反映出成语的历史衍变过程。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口中雌黃"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