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塊
网友科普
土块,汉语词语,拼音tǔ kuài,注音ㄊㄨˇㄎㄨㄞˋ,指结成块状的泥土,繁体写作“土塊”。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明堂位》“土鼓蕢桴”的记载,唐代孔颖达在注疏中将其解释为“以土块为桴”。在农业领域,土块状态直接影响耕作质量,《齐民要术·耕田》记载“立春后,土块散”反映古代农人对土壤墒情的观察。考古发现碧村遗址石砌建筑使用土块作为建筑材料,包含垫土、土坯墙等形式。此外,《南史·贺瑒传》记载“以土块加其心上”的救治方法,显示其曾被赋予特殊功能。该词自先秦典籍沿用至今,《礼记》注疏明确其作为原始乐器材质,《齐民要术》印证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现代语境中,土块既可描述自然场景(如“土块被晒得滚烫”)...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土塊"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