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庶
网友科普
士庶,汉语词汇。拼音:shì shù释义: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
含义解释
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
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士庶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古文寓意:
君有过,大夫不谏;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进,可罚也。
——春秋·管仲·《《管子·大匡》》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商末周初·姜子牙·《《司马法·天子之义》》
诸议云士庶缅绝,不相参知,则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许不知,何许士人不知?
——南朝梁·沈约·《《宋书·王弘传》》
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唐·元稹·《《阳城驿》诗》
——清·方苞·《《读〈经解〉》》
盖士庶人之仁见于宗族乡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仁见于国家臣民,同一相人偶之道。
——现代·周作人·《《看云随笔·凡人的信仰》》
乌纱帽在当时一般士庶都可戴用。
——当代·朱瑞熙·《《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第一章第二节》
士族和庶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庶阶层作为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士族轮流执政,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古文寓意:
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南朝梁·沈约·《《宋书·恩幸传论》》
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窃寻璋之(满璋之)姓族,士庶莫辨。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
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王球传》》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士庶"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