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民
网友科普
士民,汉语词汇。拼音:shì mín释义:犹言士庶,泛指人民﹑百姓。见《荀子·议兵》:“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含义解释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面对外敌入侵,士民纷纷响应号召,踊跃参军,保卫家园。
古文寓意:
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
——战国··《《荀子·致士》》
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战国··《《荀子·尧问》》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在那个重视读书人的时代,士民们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走向。
古文寓意:
泛指人民、百姓。
在古代,每当国家遭遇外患或自然灾害,朝廷都会发布诏令,号召士民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古文寓意: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士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