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大成若缺,道家哲学术语,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指最完满的事物看似残缺,后发展为强调透过表象洞察本质的辩证思维,主张超越世俗认知中对完美与缺陷的二元对立。该思想揭示事物内在的完满性无需依附外在的圆满标准,提倡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接纳不完美。道家认为执着于功利性追求会破坏生命平衡,而包容缺陷则能使事物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内涵包括对立统一法则:真正的圆满往往以不完美的表象存在,并通过留白、残缺等形式实现内在的永恒生命力。该概念源自《道德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章句,以“大直若屈”“大辩若讷”等表述阐释完美与缺陷的辩证关系。后世在哲学解析外,亦将其延伸至艺术实践与处世智慧,如传统绘画以留白构建意...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大成若缺"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