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的意思
1. 指智慧高的人不露锋芒,表面上好像很愚笨。
例句:
他虽然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实则大智若愚,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的见解。
老王平时话不多,但总是能化解复杂的问题,真是大智若愚。
他的行为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事后总能证明他的大智若愚。
字词解释:
大智
大智慧。
若
如;好像。
愚
愚笨;傻。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文坛巨匠苏轼与前辈欧阳修情谊深长。欧阳修不仅是一位文采飞扬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备受敬重的政界泰斗。当欧阳修决定告别政务,回归文学与生活,尽享晚年之际,苏轼特地撰写了《贺欧阳修致仕启》一文,以此表达他对欧阳修的深深敬仰与美好祝愿。 在这篇贺词中,苏轼盛赞了欧阳修的人格魅力,他写道:“大勇似怯,大智若愚。”这两句话并非直白的描述,而是寓含深意。苏轼认为,真正的大勇与大智并非外在的张扬与炫耀,而是内心的深沉与智慧。就像欧阳修一样,他虽外在不显山露水,但内心却充满了勇气与智慧的光芒。 此后,“大智若愚”这一成语便广为流传,用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却深藏不露,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人。有时也作“大智如愚”。
含义解释
出处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
引证
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明·李贽·《《焚书·李中谿先生告文》》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我不是要埋怨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十三回」
执雌守墨,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
——清·章炳麟·《《箴新党论》》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个愚拙才是最高的境界。
——当代·李翔德、郑钦镛·《《中国美学史话》》
古人说得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想照此行事,自作愚拙,别人或被他瞒过,难道我亦受他蒙蔽么?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 「第五一回」
大智若愚,很有道理。智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考虑的是祖国的未来,而不是个人一时的得失。
——当代·佚名·《《北京晚报》》 「1983.6.1」
吴居贞扁所居室曰“愚乐”。或问之曰:“子以为大智若愚,学老氏之学者哉!”
——元·吴海·《《愚乐斋箴》》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不为世所轻,也不为世所忌。
——清·东鲁狂生·《《醉醒石》》 「七回」
在父亲眼里,我的形象正在改变,正从一个傻子,变成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
——当代·阿来·《《尘埃落定》》 「二九」
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楚在蜀,自有诸赞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清·薛福成·《《庸盒笔记·二·骆文忠公遗爱》》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大智若愚"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