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丞
网友科普
大理丞是中国古代司法机构中的官名,其前身可追溯至晋武帝时期的廷尉丞,北齐时置大理寺丞,隶属大理寺,作为大理寺卿的佐官处理刑狱事务。官品历代有异:北齐定为七品,隋代调整为七品下,唐代升至从六品上;北宋初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设正八品推丞、断丞代之。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升为正五品,分设左右寺丞以便稽查,永乐年间形成正五品寺丞高于正六品大理寺正的格局。清初满员定正四品、汉员正六品,顺治十六年统一为正六品,延续左右分掌制度。唐代大理丞在"四等官"审判体系中担任判官,独立办案且上级不得干预判决。该官职自南朝至北魏沿用,隋炀帝时改称勾检官并扩编至六人,唐代恢复寺丞称谓,设六人分管中央各部门及地方案件...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大理丞"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