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网友科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是汉语成语,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读音为dà zhí ruò qū dà qiǎo ruò zhuō。该成语字面指最正直者外表似弯曲,最灵巧者外表似笨拙,揭示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辩证关系。成语通过"直"与"屈"、"巧"与"拙"的矛盾统一,体现道家辩证思维,强调高尚品格往往含藏内收而不外显。其语法上可作定语、宾语。《老子》原文并列使用"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三组表述,王弼注"大巧因自然以成器,故若拙也"。后世如《后汉书·荀淑传论》亦引用此语,成为阐释道家哲学的重要命题。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