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
含义解释
犹大邦。殷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古代君王常以大邑自居,以显示国家的强盛。
古文寓意:
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
——··《《书·武成》》
惟臣附于大邑周。
——战国··《《孟子·滕文公下》》
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这座大邑曾是古代诸侯的领地,历史悠久。
古文寓意: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大的都邑或都会。
长安在古代是闻名遐迩的大邑。
古文寓意:
今朕作大邑于兹洛。
——··《《书·多士》》
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绥猷,必择建都之地。
——当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
因思通都大邑,应有藏编,野乘名山,岂无善本。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四·访遗书》》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大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