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
网友科普
天高皇帝远,汉语典故,拼音为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原指中央政权管辖薄弱的边远地区,后引申为因远离权力中心而行事不受约束的状态。该成语兼具地理与社会双重内涵:既描述地域偏远导致政令难施,也隐喻监管缺失下的权力滥用,其语义演变反映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的结构性矛盾。该短语最早见于元代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元末台州、温州等地农民起义以“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为反抗口号,直接针对元顺帝时期官吏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收录后广为流传,清代吴趼人《糊涂世界》等文献沿用该表述。学术界对“皇帝”是否特指元顺帝存在争议,主要聚焦于元末对偶句式结构、官吏暴政与起义口号...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天高皇帝远"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