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
一
6
独体
夷
GXWI
笔顺

书写要领
横向笔画排布均匀,竖撇居中,上部正直,与下横交叉后向左撇出,捺画舒展。
夷的意思
夷的意思
2. 〈书〉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
例句:
在二战的某些战役中,为了打破敌人的防御工事,军队使用了烧夷弹。
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那片曾经繁华的老城区被夷为平地。
夷的意思
3. 〈书〉灭掉;杀尽。
例句: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因为卷入了一场宫廷政变,整个家族遭到了夷灭。
在古代,有时会因为一个人的重罪而实施夷族之刑。
夷的意思
4. 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
例句: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淮夷是活动于淮河一带的古代民族之一。
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通过军事等手段,使得周边的“四夷”纷纷臣服。
夷的意思
5. 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
例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和研究“夷情”。
在古代一些大都市中,由于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繁荣,华夷杂处的现象十分普遍。
夷的意思
6. (Yí)姓。
含义解释
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部各族的总称。亦泛称中原以外的各族。近代亦以称外国。
古文寓意:
东方曰夷。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上》》
武王伐纣,庸、蜀之夷,佐战牧野。
——汉·王充·《《论衡·恢国》》
自结之后,查验他国夷船,皆已绝无鸦片。
——清·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
此次法夷犯顺,游弈重洋,不过恃其船坚炮利。
——清·左宗棠·《《请拓增船炮大厂疏》》
平坦。
古文寓意:
铲平;削平。
古文寓意:
诛灭;屠杀。
古文寓意:
侪辈;同辈。
古文寓意:
等同;平列。
古文寓意:
见“夷俟”。伸两足箕踞而坐。古人视作倨傲无礼之态。
古文寓意:
原壤夷俟。
——··《《论语·宪问》》
揶揄应有鬼,夷俟岂无人!
——宋·王禹称·《《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诗》
他怎么得罪了孔子?书中只说他“夷俟”,据说是蹲在那里等待孔子来,无礼已极。
——近现代·金克木·《《文化三书·台词·潜台词》》
喜悦。
古文寓意:
贬低;降低。
古文寓意:
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
——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其愈削而至夷于诸侯者,在乎《王·黍离》。盖周道之盛衰可以备见於此矣。
——宋·苏轼·《《南省说书十道·问〈小雅〉周之衰》》
至若制诰两房中书官,初本内阁僚佐,今已夷为属吏。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
衰微,衰落。
古文寓意:
莫尊於母,莫荣於妻;从古迄今,孰盛与夷?
——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
夏之既夷,豫假夫商所以兴,夏不假六百年矣乎?商之既夷,豫假夫周所以兴,商不假八百年矣乎?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七》》
发语词。参见“夷考”、“夷屆”。
古文寓意:
使则介之
——战国··《《周礼·秋官·行夫》》
姓。战国时有夷之。见《孟子·滕文公上》。
古文寓意:
夷氏,䢵姓,春秋夷诡诸之裔。杜预云:在阳城庄武县所治。夷安县是其地。子孙以国为氏。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二》》
指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
古文寓意:
见“夷固”。倨傲;傲慢。参见“夷俟”。
古文寓意:
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战国··《《荀子·修身》》
夷固犹夷倨也。夷固辟违,犹言倨傲僻违。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夷"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