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七燕山
网友科普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七燕山》是宋代诗人苏辙于元祐四年(1089年)出使契丹期间创作的。该诗为《奉使契丹二十八首》组诗第七首,题材源自苏辙途经燕山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起兴,通过"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勾勒燕山横亘京北、连接渤海的地理形胜。诗中"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展现契丹、奚族与汉族杂居景象,"汉奚单弱契丹横"反映民族势力的消长。作者援引召公奭、乐毅等历史典故,以"哀哉汉唐余,左衽今已半""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践"等句批判辽国统治,提出"中原但常治,敌势要自变"的政治主张。结尾"会当挽天河,洗此生齿万"寄托对中原复兴的期望。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七燕山"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