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
女
11
上下
婆
IHCV
笔顺

书写要领
上部紧凑,下部宽松。“女”两撇平行,距离适中,撇与长点收笔大致齐平,横画宜长。
婆的意思
1. 年老的妇人(叠)。
例句:
村口的大树下,几位阿婆正唠着家常,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那位慈祥的老婆婆经常在公园里喂鸽子。
婆的意思
2. 丈夫的母亲。
例句:
张阿姨尽心尽力赡养公婆,受到邻居的好评。
婆婆种的花开得非常漂亮,她经常邀请邻居们来一起欣赏。
婆的意思
3. (~儿)旧时指从事某种职业的妇女。
例句:
媒婆儿总是笑眯眯的,仿佛每一对新人都是她亲手编织的幸福故事。
那位能说会道的媒婆儿,成功促成了许多美好姻缘。
婆的意思
4. 〈方〉奶奶,也称跟奶奶同辈或年纪差不多的妇女。
例句:
外婆的手艺非常棒,她做的糕点总是让我回味无穷。
我总是喜欢依偎在外婆身边,听她讲那些古老而有趣的故事。
含义解释
年老的妇女。
古文寓意:
进士李居仁尽摘白发(须),其友惊曰:“昔日皤然一翁,今则公然一婆。”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皤然一翁公然一婆》》
母亲或母亲一辈的女性。
古文寓意: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枝歌二》》
宪(李宪)即为固长育至十余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节义传·汲固》》
先世以来,庶母皆称支婆。
——宋·陆游·《《家世旧闻》》
潘松道:“甚荷姨婆见爱!”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
祖母及祖母一辈的亲属妇女。
古文寓意:
丈夫的母亲。
古文寓意:
妻。
古文寓意:
吏勋封考,三婆两嫂。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不正夫纲但怕婆,怕婆无奈后妻何!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旧时指某些职业妇女。
古文寓意:
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明·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
见“婆娑”。亦作“媻娑”。舞貌。
古文寓意: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诗·陈风·东门之枌》》
婆娑呕吟,鼓掖而笑。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按《曹娥碑》中所云媻娑,盖言巫降神时,按节而歌,比其舞貌也。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二·女神名号》》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清·陈维崧·《《西施·玉峰公䜩席上赠施校书》词》
高粱穗结出红双喜,高粱叶子舞婆娑。
——现当代·邹荻帆·《《高粱叶上的诗》》
见“婆娑”。醉态蹒跚貌。
古文寓意:
见“婆娑”。盘桓;逗留。
古文寓意:
见“婆娑”。逍遥;闲散自得。
古文寓意:
见“婆娑”。亦作“媻娑”。奔波;劳碌。
古文寓意:
杜密婆娑府县,干与王政,就若所云,犹有公私。
——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
未亡一年,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唐·房玄龄等·《《晋书·陶侃传》》
中人以下,不自激卬,而从谀权贵人,以伺斗升之禄,不乃媻娑海𤲬都市间,相诳燿以文采艺能致钱刀者众矣。
——近现代·章炳麟·《《訄书·议学》》
见“婆娑”。艰难窘迫。
古文寓意:
俺,俺这涕泪交和,不能够剑澄黑水把蛟宫破,到被他箭劈黄云把虎翼摩。咳,天呵!几时得遂心苗直坍了泰山颠翠屏千仞,那一会方歇手盖护了此日婆娑。
——清·秋堂和尚·《《偷甲记·迫伙》》
见“婆娑”。犹扶疏,纷披貌。
古文寓意:
见“婆娑”。引申为蓬松,散乱。
古文寓意:
朱含碎玉,云髻婆娑。
——现当代·王重民·《《敦煌曲子词·凤归云》》
我为甚的呆邓邓把衣裳袒裸,乱蓬蓬把鬓发婆娑。
——元·佚名·《《赚蒯通》》
生献诗云:“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
见“婆娑”。形容声音悠扬,委婉。
古文寓意:
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汉·王褒·《《洞箫赋》》
怫㥜烦冤,纡余婆娑。
——三国魏·嵇康·《《琴赋》》
见“婆娑”。流滴貌。
古文寓意:
见“婆娑”。衰微貌;衰老貌。
古文寓意:
见“婆娑”。佛教语。即娑婆。意为忍土、忍界。
古文寓意:
俗间之罪满婆娑,唯有悭贪罪最多。
——现当代·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今欲早离苦海,当以大雄无畏之身,还我婆娑大地。
——近代·苏曼殊·《《娑罗海滨遁迹记》》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婆"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