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

ān lè wō
安乐窝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安乐窝的意思

1. 宋朝邵雍自号安乐先生,称自己的住宅为安乐窝,宅址在今河南洛阳天津桥南。《宋史·邵雍传》及宋·马永卿《懒真子》均有记载。

例句:

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安乐窝,去远方闯荡。
她要想真正成长,就需勇敢地离开安乐窝,迎接挑战。
她虽眷恋家中的安逸,却还是毅然离开安乐窝,开启求学之旅。

字词解释:

安乐 安宁而快乐。
比喻人安身、聚居的地方。

成语故事:

宋代的理学家邵雍年少时,自认为才华无人能比,立志要博取功名,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刻苦学习,读书不辍。 邵雍读书时,经常刻意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坚韧性格。夏天,他即使汗流浃背也从不摇扇子避暑;冬天,即使滴水成冰他也从不生炉子取暖。甚至经常为了读书,整夜都不躺下来睡觉,只有实在困得吃不消的时候,才趴在桌子上面打个盹解乏。邵雍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读书学习中,一晃几年过去了。后来,他觉得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问题还需要自己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阅历。于是,他举家从偏僻的范阳迁居到当时的大都会洛阳,以期能增长自己的学识。不久,他又感慨道:“古人尚且能寻幽访古,以古为友,以弥补学识的不足,而我却什么地方也没有去过。”于是,他打点行装,开始跋山涉水,四处去探访古迹。很快,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齐、鲁宋、郑各地。终于有一天,他心中豁然开朗,突然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他赶紧回到家中,将自己在外面游历所取得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由于有自己的见闻与书上的叙述相印证,一些原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答案。他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学识前进了一大步。当时,有一个北海人李之才任芝城县令,听说了邵雍刻苦好学的事迹,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李之才便来到邵雍家中造访,对邵雍说:“你听说过天地造化的学说吗?”邵雍说:“还没有,但我愿意接受您的指教。”于是,邵雍就跟随李之才学习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象等儒家的象数之学。由于邵雍的刻苦钻研,他不久便探究了其中的奥妙,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家邵雍最初到洛阳的时候,不为人所知。他搭建了一个茅草房,虽然简陋,但总算能遮风挡雨,也算是一个家。他亲自砍柴烧饭,侍奉父母,生活虽然清苦,但一家人过得非常和气,他也就怡然自乐。后来邵雍因为学识渊博,得到许多人的尊敬,远近闻名,连当朝的公卿大臣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也十分尊敬他,常跟随他一同出游,并给他购买了房屋和田地。但邵雍没有忘记在茅草屋中度日的艰辛,他仍然亲自耕田种地,自给自足,并将他的住处命名为“安乐窝”,自称“安乐先生”。而往来洛阳的名士才子,都必定要去邵雍的“安乐窝”拜访,以见识这位一代大儒的风貌。 后来,“安乐窝”这一典故,成为舒适的家的代称。


含义解释




引证

淫奔苟合,借书院作安乐窝。
——··《粤剧《搜书院》》 「第二场」
四山便是清凉国,一室可为安乐窝。
——宋·戴复古·《《访赵东野》诗》
写这一段,要请风流界中人警醒:走入平康巷,莫认作安乐窝。
——近代·蔡友梅·《《新鲜滋味》》
风流天子,绰约佳人,相对含欢,无夕不共,好一座安乐窝,尝遍那温柔味,无如好梦难长,彩云易散,到了景泰八年元且,朝贺礼毕,忽觉龙体违和,好几日不能临朝。
——近代·蔡东藩·《《明史演义》》
还有贾继春、胡仲持、李明、赵福铿、阮大铖等。别有一所私宅,叫做安乐窝。
——近现代·许啸天·《《明代宫闱史》》
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宋·邵雍·《《无名公传》》
我舍了个娇娥,早先寻安乐窝。
——元·关汉卿·《《鲁斋郎》》 「四折」
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元·脱脱等·《《宋史·邵雍传》》
从此以后,冯云卿方才知道自己一个乡下土财主在安乐窝的上海时,就远不及交游广阔的姨太太那么有法力!
——现代·茅盾·《《子夜》》 「八」
兄来此八阅月,诸事尚无龃龉,寂寥闲旷之境,于鄙性为宜,恐安乐窝不过如是。
——近代·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屠仁守(其四)》》
洛中邵康节……所居有圭窦瓮牖。圭窦者,墙上凿门,上锐下方,如圭之状;瓮牖者,以败瓮口安于室之东西,用赤白纸糊之,像日月也。其所居谓之安乐窝。
——宋·马永卿·《《懒真子·三·安乐窝》》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安乐窝"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