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號
网友科普
尊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皇后及皇太后在世时的尊崇称号,亦称徽号,主要用于外交、礼仪等场合,臣民使用时无需避讳。其核心在于通过叠加褒美称谓彰显尊贵地位,与谥号、庙号、年号共同构成皇帝专属的四种称号,唐代形成制度基础。尊号制度始于秦代,汉代确立嗣位皇帝尊前代帝后的传统。唐高宗首创在位加尊号先例,中宗称"应天神龙皇帝"开启叠加尊号之风,玄宗在位期间六次加尊号至十四字,形成"饰词+皇帝"的固定模式。明清时期字数持续增加,乾隆帝尊号达二十三字,慈禧太后五次加封累积至十六字。该制度在唐代完成制度化,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尊号起于唐"。清康熙帝曾八次拒绝臣民上尊号,称其为"历代相沿陋习",成为罕见特例。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尊號"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