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是汉语成语,拼音为xiǎo zhàng zé shòu, dà zhàng zé zǒu,字面指轻责忍受、重罚躲避,属儒家孝道伦理观念,典出《孔子家语·六本》。该成语主张子女承受父母轻微责罚以示顺从,若遇暴怒重击则逃离,避免父母因过失致子女重伤而背负“不慈”之名,旨在调和孝道与人伦亲情的矛盾,核心逻辑为维护孝道原则并防止双亲陷于不义。典故源自《孔子家语·六本》:曾参被父责打致昏迷,孔子以舜躲避父亲暴怒为例批评其不避让,阐明“小受大走”准则。后世《后汉书·崔寔传》《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均引用此语,其中《隋唐演义》详述了该准则在家庭伦理中的应用场景。宋代学者通过典籍延续其孝道...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