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
含义解释
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
学会帖学是一种很厉害的技能。
古文寓意:
有明一代,帖学大盛,士大夫率皆能作行草,但多是从二王、赵、米中得秀润遒媚,而险劲雄健的古风,却难见了。
——··《《读书》》
以宗尚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帖学一统时,碑学被斥为“匠气”。
古文寓意:
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流及国朝,则不独六朝遗墨,不可复睹,即唐人钩本,已等凤毛矣……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
——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帖学"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