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祀

miào sì
庙祀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庙祀(miào sì),是一个汉语词汇,即太祝,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含义解释

即太祝。为汉代太常属官。
这位庙祀大人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
古文寓意:
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
——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立庙奉祀。
在古代,帝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德,常常会在各地庙祀,让后世子孙来缅怀和传承他们的精神。
古文寓意:
唐制:位五品皆庙祀。
——唐·元稹·《《告祀曾祖父》》
号位不敢以非礼有加也,庙祀不敢以非礼有奉也。
——宋·曾巩·《《为人后议》》
其庙祀不知始于何时,唐乾元间,李阳冰有《缙云县城隍神记》,曰:“城隍,祀典无之,吴越有之。”则其时未通于天下也。
——明·吴廷翰·《《瓮记·城隍》》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庙祀"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