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
含义解释
善言。
他总是以德音待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古文寓意:
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唐·韩愈·《《高君画赞》》
昨至京师,幸获挹道范,听德音,而所得乃有出于平生所闻之外者。
——明·林希元·《《临清舟中寄董中峰侍读书》》
是时初进讲《通鉴讲义》,上每先自讲一过,德音清朗,义理贯彻。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三·讲筵答问》》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先秦·佚名·《《诗·邶风·谷风》》
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宗钦传》》
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现代·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
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
在朝廷之上,君王以德音教化万民,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仁德与智慧。
通过这些德音,我们可以看到君王对国家的深沉爱意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古文寓意:
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春秋·左丘明·《《国语·楚语上》》
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
在古代,德音不仅是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更是彰显国家威严与文化底蕴的象征。每逢盛大庆典,宫廷中便会奏响庄严肃穆的德音,以示对天地神祇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
古文寓意:
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
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唐初盛世,帝王仁政,德音频降,惠及万民。每逢天灾人祸,必颁德音以宽恤百姓,减免赋税,赈济灾民,百姓无不感念皇恩浩荡。
宋时文风鼎盛,帝王亦重文治。德音之中,不仅施惠于民,更倡导文化教育,兴办学校,鼓励士人读书进学。是以当时文风大盛,人才辈出,皆因德音之教化也。
古文寓意:
好名声。
他一生行善积德,为人正直无私,因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德音远播,成为后世的楷模。
古文寓意:
高勋著于盟府,德音被乎管弦。形器虽沈铄于渊壤,美谈飘飖而日载。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明·何景明·《《古怨诗》之二》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先秦·佚名·《《诗·豳风·狼跋》》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先秦·佚名·《《诗·小雅·南山有台》》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德音"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