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他们的地方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n 赵国的君臣们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归顺,意见不一,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平原君赵胜说:“上党这么大块的地方,我们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为甚么不要呢?”平阳君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赵王因为不想失去这块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张,并且派他去接收上党,把它划为赵国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后来平原君带毛遂去楚国,说服楚王联赵抗秦,最后楚国出兵,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n 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利令智昏”。
忘恩负义近义词
热搜词语
背信弃义
释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英文:perfidy; treachery; breaking faith and abandoning right (idiom); to betray
例句:
蒋介石~,终于发动了内战。
恩将仇报
释义:受人恩惠反以仇恨相报。形容人忘恩负义。
英文:to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idiom)
例句:
东郭先生救了狼,那只狼却~想要吃掉他。
背恩忘义
释义:恩:恩情。义:仁义。背弃恩德,违背道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情。也作“背义忘恩”。
例句:
你这个叛徒,竟然作出出卖组织和同志这般~的事来,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得鱼忘筌
释义:筌:用竹或草编的捕鱼用具。捕到了鱼,就忘掉了筌。原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目的达到了就忘掉是凭借什么达到的。后比喻达到了目的,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条件和根本。
英文:lit. catch fish then forget the trap (idiom, from Zhuangzi 庄子); fig. to take help for granted
反义词:
饮水思源
例句:
我们要懂得感恩,不能~,过河拆桥。
利令智昏
释义: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
英文:to lose one's head through material greed (idiom)
例句:
我们党的干部绝不应该见钱眼开,~。
成语故事:
见利忘义
释义:看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英文: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 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 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例句:
他是个~的人,不能结交他。
成语故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n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n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以怨报德
释义:怨:仇恨。报:回报,报答。德:恩惠,好处。用怨恨报答别人给予的恩惠。
例句:
他帮了她的忙,她不但没感谢,反而~,真是小人!
反脸无情
释义:见'反面无情',翻脸不认情义。
英文:to turn one's face against sb and show no mercy (idiom); to turn against a friend
反义词:
情深义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忘恩负义"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