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事寧人
网友科普
息事宁人是汉语成语,拼音为xī shì níng rén,原指执政者不生事扰民,后多指调解争端以维持和睦关系。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章帝纪》诏书“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其内涵包含双重演变:最初强调治理者减少苛政扰民,如汉章帝推行减免刑狱、轻徭薄赋等政策;后世延伸为协调人际或社会矛盾,通过让步使冲突平息,如清代纪昀以“畏鬼”化解争执,近代闻一多提及用此策略处理争议。近义为“相安无事”,反义含“无事生非”“推波助澜”。该成语起源于东汉汉章帝刘炟的执政理念。其在位期间废除株连酷刑,限制诉讼受理,主张对非重罪“勿案验”,并于元和二年颁诏明确以此原则处理社会矛盾。这种宽厚政策助力形成“明章盛世”,使该...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息事寧人"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