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民

duò mín
惰民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惰民,汉语词语,指的是不务正业的游民。

含义解释

不务正业的游民。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帮扶政策,帮助那些惰民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避免他们长期陷入游手好闲的状态。
古文寓意:
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食,是必农。
——先秦·商鞅·《《商君书·垦令》》
故僧之有田,特饲穷馁养惰民以累治化,其害又有不可胜言者。
——明·林希元·《《王政附言疏》》
惰民不务正业,专以异端诬民,伤风败俗,莫逾于此。
——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
元明时浙江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也称“堕民”。元灭宋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绍兴等地,称之为“怯怜户”,在绍兴也叫“乐户”,后称“惰民”。明编户籍,统列之为“丐户”,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或曰宋将焦光瓒率部降金,金军北退后,宋贬其部为“惰民”。此外尚有明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惰民直至清雍正时始改变其户籍,和平民同列。
惰民在历史上曾遭受歧视,直到清雍正时期,他们的户籍才得到改变,终于能够与平民同列。
古文寓意:
〔九月〕丙申,除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
——清·佚名·《《清实录·世宗雍正元年》》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惰民"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