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是汉语中描述行为懈怠或缺乏行动力的常用词汇,其核心语义为“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不勤快”。该词在古籍中已有广泛应用,如晋代陶潜《责子》诗用“懒惰故无匹”形容懈怠之态,清代严复诗句“万事不理任孏惰”则直接以异体字形式呈现相同语义。现代文学作品中,冰心在《往事二》中以“我自然不能再懒惰”展现自我规劝的场景。从语言学角度看,“懒惰”与近义词“懒怠”存在语义关联,后者在方言中常表达“不愿做”的主观情绪,而英语例句“He was scolded for being lazy”则通过跨语言对比验证其行为评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