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變
网友科普
折变是宋代政府将税法规定的征收内容改为征收其他财物的制度,各代均有类似制度但名称不同。该制度规定夏税以钱计征,但实际征收时多转折实物缴纳,包括以钱折麦、折绢后再折麦等反复折纳形式。官府常以高于市价的标准折算,如小麦市价50文/斗,折科价达94-140文/斗;西蜀地区初税钱300文折绢1匹,宣和年间绢1匹折草150围,草每围估值150文,致使300文税钱经折变后需缴纳20000余文。另有绢折钱、钱折麦等多级折变,最终赋税负担可达原额的数十倍至百倍。折变起源于唐中叶的折征制度,北宋时期演变为通过多次折算实现税收增值的手段。该制度与支移共同构成杂税体系,后期异化为剥削工具。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折變"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