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簦
网友科普
担簦(拼音:dān dēng,注音:ㄉㄢㄉㄥ)是汉语词语,原指背着有柄竹笠,后引申为奔走跋涉之意。该词通过“担”与“簦”的组合,既描述身负雨具的具象动作,也象征旅途劳顿的状态。其释义最早见于南朝文学作品,南朝宋吴迈远《长相思》以“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展现人物远行形象。唐代独孤及《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用“担簦平台下”表达奔波求谒之意,崔涂《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以“应笑又担簦”喻指远行求仕。清代缨溪书院重修碑记所载“担簦负笈者踵相接”,印证该词与“负笈”连用表示学子跋涉求学的具体场景。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担簦"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