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輸
网友科普
捐输,汉语词语,拼音为juān shū,指臣民向国家进行的非义务性财产捐献,与捐纳(政府卖官鬻爵)存在本质差异:捐输事后可能获得荣誉性奖励或虚衔,捐纳则明码标价且缴款即授实官。捐输在清代分为军需、皇室事务及地方公共事务三大类型,涵盖个人捐献与官方募捐。盐商通过盐粮互易实现制度化捐输,雍正朝设盐义仓强制定额捐粮。徽商常以赈灾、助饷名义捐输,兼具公益性与获取政治资本考量。地方设捐输局征收附加税,成为晚清财政重要补充。咸丰时期湖南设捐输总局调整银钱比价降低收捐门槛,同治年间地方捐输与捐纳制度持续交织。道咸之际捐输与捐纳出现制度合流趋势,战后各省频繁开办导致地方财权扩张。清末新政时期新疆等地捐输演变为...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捐輸"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