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匪
网友科普
捻匪,汉语词语,拼音niǎn fěi,又称“捻子”,指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活跃于北方的民间武装势力。该群体起源于皖北、豫南等地农村,早期以“搓捻子”(油纸捻迎神)习俗形成松散组织,成员包含农民、光棍、走私者等复杂群体。咸丰二年(1852)淮北旱灾促使捻党规模扩大,咸丰五年(1855)雉河集会盟建立黄、白、红、蓝、黑五旗军制,张乐行任盟主。清廷先后派僧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围剿,采用河防、查圩等策略。1865年捻军在山东高庄集击杀僧格林沁,最终于1868年东捻在扬州溃败,西捻于山东荏平覆灭。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捻匪"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