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利
网友科普
散利,拼音sàn lì,注音ㄙㄢˋ ㄌㄧˋ,是中国古代荒政体系中的基础性救灾制度,核心内容为官府在灾荒年份向百姓借贷种子与粮食,秋熟后归还公家。该制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所载“荒政十有二”政策,明确列为“聚万民”首项措施。其运作遵循“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原则,由旅师等职官执行“春颁而秋敛”的规范性赈贷流程,并通过“质剂”“傅别”等借贷文书确保执行效力。郑玄注“散利”为“贷种食也”,贾公彦疏释其为无息救助性借贷,与泉府官营的高利贷形成制度区分。西周时期该制度通过旅师、廪人、仓人构成三级赈灾体系,覆盖城乡地区。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荒政·除盗》仍强调施行荒政时需优先落实散利政策。董煟《救...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散利"相关的知识